苏轼与刘庭式等官员交谈许久,密州的大概情况已有所了解。密州下辖只有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五县,比杭州的九县少了近一半,各县的经济状况也与杭州诸县相差甚远。吃过午饭,刘庭式等官员陪同苏轼在城中各处转着,实地了解情况。

    翌日下午。

    五位县令陆续来到衙门,苏轼等密州衙门的官员们和五位县令到齐后召开首次会议。他坐在厅堂正中间,对坐于一侧的五位县令道:“我初来乍到,对各县的情况不甚了解,你们详细说一下吧。”

    县令们面面相觑,皆不愿做第一个回答之人。密州衙门设在诸城县境内,大家想着苏轼既然已来两日,想必对于诸城的情况更加了解,于是纷纷怂恿诸城县令先开口。诸城县令将诸城县的基本情况陈述一番,与苏轼调查的大致相同。众人见其汇报完毕,苏轼不动声色,稍微松了口气,次第汇报着。

    苏轼等众人汇报完,道:“来时路上,我见田间百姓争相翻土找寻虫卵,且数量不少。虫卵若不及时铲除,只怕明年密州境内将遭受蝗灾。治灾之事刻不容缓,各位有何良策不妨直言不讳,我们争取在开春前治理完毕。”

    安丘县令一听苏轼这架势是要大干一场,首先开口道:“区区蝗虫不足为灾,大人多虑了。”

    高密县令也怕麻烦,随声附和道:“蝗虫以草为食,可为民除草,何来蝗灾?大人真的多虑了。”

    苏轼呵斥道:“假如蝗虫果真能为民除草,百姓应该祈祷它来,岂能忍心杀它!你骗谁呢!蝗虫过境,庄稼全无,届时百姓食不果腹,流民遍地,盗贼肆起,我等身为一方父母官岂能坐视不理!坐观不救,何以心安!”

    屋内雅雀无声,众人没想到苏轼发这么大的火,皆低头不语。许久,刘庭式开口道:“既然大人说蝗灾后果如此严重,可有解决之法?”

    苏轼深吸一口气,平复下情绪,道:“蝗灾一旦发生只能捕蝗,可谓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必须赶在虫卵成虫之前尽可能地清除虫卵,以防范明年虫灾发生。我昨天想了很久,现在农闲,不如组织百姓下田寻卵,然后焚之。”

    刘庭式道:“下田寻卵?这工程量可不小,大家不一定愿意去啊!”

    莒县县令道:“那好办,我回县衙即可下发指令命百姓下田挖取,有不从者送官查办。”

    刘庭式道:“强制下令百姓自然会去挖,但难免敷衍了事,最后田里还是有很多虫卵未除反而误事。”

    苏轼道:“我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打算开仓放粮,对于挖出虫卵之人予以奖励米粮。挖得越多,奖励得越多。”

    一直没开口的胶西县令道:“那要浪费多少粮食啊!”

    苏轼道:“肯定要挖出非常多才能奖励,这样也可鼓励大家多挖,至于标准大家可以回去结合本县粮仓的实数予以定夺,三日后报我。当然你们若是有更好的除虫方法可尽数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