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未来,在你做出选择之前都是不确定的,而你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特定的未来,我们都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几日后,继迁依张浦之计派人前去与曹光实约降,约降信上只短短十几个字:

    ‘数度败北,势穷不能自存,公许我降乎?’

    收到约降信的曹光实的确大吃一惊,离地斤泽一战已经快两年了,他一直不确定继迁的动向,只知道他还没死。没想到,这下无心插柳柳自成荫,他竟然主动找他了,而且是投降。

    曹光实想也没想就差人回信,表示接受拓跋继迁的投降,党项那边也很快有了回应,说明天继迁会亲自到银州城外请求纳降。

    适时曹光实正在夏州城外巡边,当下便决定即刻赶回银州城。

    夏州知州尹宪觉得曹光实此举实在是太草率了,“我总觉得事出突然,大人还是小心为妙,不要中了拓跋继迁的奸计啊!”

    尹宪虽然没有和继迁有过正面交锋,但是单从他当初不愿与他互换知州之职因而出逃银州、后来在地斤泽又抛妻弃母月下逃遁,就知道这人非池鱼之物,不是甘心被人驱使屈居人下的。

    曹光实摆摆手,完全没有被尹宪的疑虑所扰,反而颇为轻松,“你放心,拓跋继迁是倔,可是我有降他之物!”

    倒不是因为当年在地斤泽大败继迁让曹光实有了这个自信,而是他手中还有一个掣肘继迁的盾牌。

    “大人是说那拓跋继迁的妻子嵬名氏和母亲白兰氏?”

    曹光实点点头。

    那还是两年前在地斤泽一战中所俘虏的,他没有杀她们,而是将她们带回夏州交给尹宪,尹宪不知怎么处理,就上报朝廷:地斤泽大捷,俘继迁妻母!

    大宋皇帝看到奏报后大喜,让人传令尹宪把继迁妻母斩首于夏州平朔门外,以儆效尤。

    可宰相吕端觉得不妥,杀两个俘虏轻而易举,可杀掉她们的后果就不得而知了。当初继迁仅仅因为不愿与尹宪互换职务便出逃,如果杀了他的妻母,那不是更加坚定了他的反叛之心了吗?再说,继迁妻母在他们手中,说不定以后还有可能以此为筹码牵制继迁。

    皇帝觉得吕端说的也有理,就下令让曹光实和尹宪暂时将她们收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