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十面埋伏(2/4)
“足下忠于前主之心,寡人岂能不体谅。”
“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此一时彼一时也。”
“俗话说‘君子大行不避小让’。现在足下所谋划,是为了实现天下统一的大计,为数百万黎民黔首尽快结束诸侯涂炭,也为早日使项羽与足下同朝称臣,这些是大义,也是正道。”
“至于足下所担心的主从关系,不应在汝考虑的范畴,否则,足下又怎样面对寡人的信任呢?”
秦王的这一番话,算是点中了此事的要害。
就像秦王所说,韩信既然已经投到秦王帐下,当然就要为其设谋,否则就是对秦王的不忠了。
何况,如果能使项羽归附秦王,帮助华夏开疆拓土,对项羽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呢?
道理已至此,韩信彻底抛开了顾虑,坦然说道:
“大王明鉴,既如此,在下就斗胆直言了。”
大帐上下,君臣凝神细听。
韩信道:“在下曾经侍奉过项羽,深知项羽的为人,崇尚武力决定一切,既是个战神般的存在,又缺乏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项羽一声怒喝,周围的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性格暴躁,不施仁义,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羽知兵爱卒,语言温和,士卒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因为他太能打了,所以不能放手任用贤将,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赏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别人,这是妇人之仁。”
“项羽此次公然违背楚怀王的命令,擅自斩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自领其军,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军中士卒多有非议。”
“此外,项羽曾经两次屠城坑杀平民,军队经过的地方,经常纵兵掳掠,对攻下的城池无不蹂躏残害,人们对他是又怕又恨,这样的残暴使他很不得民心。”
“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此一时彼一时也。”
“俗话说‘君子大行不避小让’。现在足下所谋划,是为了实现天下统一的大计,为数百万黎民黔首尽快结束诸侯涂炭,也为早日使项羽与足下同朝称臣,这些是大义,也是正道。”
“至于足下所担心的主从关系,不应在汝考虑的范畴,否则,足下又怎样面对寡人的信任呢?”
秦王的这一番话,算是点中了此事的要害。
就像秦王所说,韩信既然已经投到秦王帐下,当然就要为其设谋,否则就是对秦王的不忠了。
何况,如果能使项羽归附秦王,帮助华夏开疆拓土,对项羽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呢?
道理已至此,韩信彻底抛开了顾虑,坦然说道:
“大王明鉴,既如此,在下就斗胆直言了。”
大帐上下,君臣凝神细听。
韩信道:“在下曾经侍奉过项羽,深知项羽的为人,崇尚武力决定一切,既是个战神般的存在,又缺乏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项羽一声怒喝,周围的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性格暴躁,不施仁义,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羽知兵爱卒,语言温和,士卒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因为他太能打了,所以不能放手任用贤将,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赏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别人,这是妇人之仁。”
“项羽此次公然违背楚怀王的命令,擅自斩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自领其军,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军中士卒多有非议。”
“此外,项羽曾经两次屠城坑杀平民,军队经过的地方,经常纵兵掳掠,对攻下的城池无不蹂躏残害,人们对他是又怕又恨,这样的残暴使他很不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