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泗水亭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吃吃喝喝也好,睡睡女人也罢,时间一长都无聊的很。

    借着押送役徒的时机,出去逛逛,尤其是见识一下咸阳,这座天下最大的都市风景,是刘邦愿意去咸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邦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虽然他不知道什么叫“诗和远方”,但沿途的风土人情,对喜欢闯荡的刘邦来说,始终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在刘邦的潜意识里,朦胧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时常浮现在胸中。

    至于是什么,刘邦也说不清。或许只是想多多少少改变一下,总比一成不变地呆在泗水那个地方强。

    押运役徒,是亭长的本职工作,当然,县里不止他一个亭长,还有更应该承担这项工作的廷尉等人,但刘邦却喜欢这个差事,大家自然乐得交给他去做。

    这次,队伍里还有部分有罪受罚的人,需要服一年以上的苦役,这从他们被绑着的双手及脚上拴的绳子,就能分辨出来。

    这些有罪的役徒,区别与五刑之上的罪犯,属于轻微犯罪,不需要关进监狱,而只是罚做一到三年的苦役,做完苦役,刑罚就解除了,相当于最早的劳动改造。

    所以,一路上,不需要给这些役徒们带枷锁,只是在脚上拴上一步远的绳子,双手绑上,互相串联着,防止其逃跑。

    这样的役徒路上需要上厕所时,就需要和押送的人员报告“解手”,由押运人员给他解开双手,以便于宽解衣带,后世的“解手”泛指上厕所,即由此而来。

    当然,押运人员是不用太担心役徒逃跑的。因为这些人都有民籍,也就是户口,如果逃跑的话,那就成了流民。而流民在秦时,只有落草为寇和讨饭两条路可走,否则,没有户籍无处吃住,就会被冻死、饿死。

    按照惯例,这次赴骊山的徭役,就是去干点力气活,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这次情况好像有所不同,从役徒们不时窃窃私语的议论中,就能察觉出一些端倪。

    “听说,咱们这次是去骊山修始皇陵墓,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是啊,据说都是些扛石头之类的大活,干活累不说,还有禁卫军现场监工,干不好可得挨揍呢!”

    “挨揍算什么?听说,修完陵墓,都要被埋在里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