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黄斌卿奉旨北上移防,起码还是浙直水师提督,又有肃虏伯这个爵位在,虽说他之前抢陈梧、王朝先的浙闽总督、两广总督、水陆官义招讨总兵官等这些头衔不能用了,但已经算不错了。

    黄斌卿离开舟山,王闯子便奉旨接防。

    这位监国从龙功臣,被晋封为浙江提督总兵官挂镇虏将军印,王之仁这位京营总督则先随张国维去赣州,接下来等张名振从北伐军南下到赣江接替后,王之仁则返回绍兴行在,主持钱塘江防线。

    朱大典督师湖广,张国维督师两江,黄道周总督安徽。

    张名振镇赣州,郑遵谦镇徽州,王相镇舟山,王之仁镇绍兴,朱以海亲征三吴,基本上,接下来的格局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裂变式的发展扩张,从台州举义,到整合浙东,再北伐三吴,然后不断的扩张发展,把自己的心腹骨干,派到各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只要从湖广到苏松这条千里长龙立起来,朱以海也就终于能够松口气,有了跟鞑子较量的实力。

    此时的黄道周并不知道朱以海为何调他来做安徽总督,而不是说去江西或其它地方,他不知道的是,在朱以海知晓的那未来历史中,黄道周做为隆武帝的首辅,身兼吏兵二部尚书,积极请求北伐,支援江西,响应徽宁等地起义的金声等义军。

    可郑氏却把持朝政,根本不肯出兵,郑彩领兵北上,却在边关停驻不前。

    最后黄道周这样一位大儒,却只能回家乡募集兵勇,招募了几千人,却只有一个月的粮食,没有训练,没有多少武器铠甲,可仍是毅然的领军北上。

    可他毕竟不懂军事,手底下又没什么优秀的将领,领着一群福建新兵,跑到江山的山里,是何等艰难。

    刚出兵不久,就粮饷接应不上,黄道周只好凭自己的名望,不停的写委任状,沿途招募一些忠贞之士,从当地乡绅大族那得到一些补给。

    可兵至半路,出身郑氏集团的施琅等一些将领,却又弃他而去。

    黄道周就这样领着兵一直北上,等他到达徽州府,金声已经兵败被俘,而他同金声义军此时只相隔了一座山。

    黄道周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金声,自己也成孤军,只好再转回江西,在婺源写信策反江西提督金声桓不成,反被徽宁池太提督张天禄领兵三路围攻,这支新军拼死抵抗,战死千余,余众星散,黄道周被围住,拒不投降,被押送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成,随后奏报清廷将之杀害。

    黄道周的忠勇,是朱以海都钦佩万分的,明知不可为,但仍然直面。郑家故意不派兵,不给饷,但为了恢复大明的理想,依然还是领兵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