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禾郡南此间,乃是夏松境内有名的一处地界,尤其手艺人数目极众。
传闻说是古时夏松尚未曾得来夏松一名的时节,此间曾是有位昏聩天子,终日不理朝政,倒也是不嗜美色,唯独对手艺行当中意,时常是取许多金银掐起的器具,坐到皇城别苑当中,每日沉溺于木工当中,不但是重金请得许多能工巧匠前来宫中,求技不懈,且当真撇下天子身段,身披黄袍钻研这等手艺,最是荒诞。
也正出于此,当初便是有无数人艳羡那等手艺高明的木工巧匠,不但可凭布衣之身于皇城之内走动,甚至如若是手艺精湛,引得那位脾性嗜好古怪的天子龙颜大悦,没准当即就要赏个断然算不得底的官阶,任凭是百官纷纷觐见,乃至有不惜打算死谏,一头撞到大殿台阶血溅五步的骨鲠臣阻拦,那位圣上也照旧是随心所欲,倘若是手艺能得赏识,便当真可称得上是平步青云,昨日青雀,今日红凰,最是风靡。
也正是从那时起,恭禾郡南许多地界的人家,皆是抛却什么读圣贤书卷,或是凭一身武艺投身军中得个富贵,而是家家户户都将自家儿郎送去那等能工巧匠家中学徒,乃至如今古籍之中尚有记,说是曾有位奉诏进京而后返乡的工匠,仅是归家一日,便足足有百来人家儿郎孩童送到院落门前,当即便是哭笑不得,经周遭人苦苦相劝,才勉强收过十几位瞧来耳聪目明的孩童为徒。
而这位工匠,却压根连赏钱都不曾得来一分,更休要说什么官阶,不过是应诏而去,两手空空而归。
大概于许多恭禾郡的百姓看来,分明是无多少本事的寻常人,能进京面圣,已是高攀枝头平步青云的头一步,没准就已然单手扯住了青云一角,倘若是真能凭这等本事讨得圣上赏赐,纵使不曾允个官阶,外出时节说起曾凭自己手艺面圣,也必定要为人高看两眼,赖以谋生,全然无错处。
后人听来荒谬,可于古时,这等算盘却并未有错处,时值天下太平,那位天子虽是多年不曾上朝,但胜在心思城府生来便是极高,尤擅权术,故而纵使是多年不上朝,亦不曾惹出太多乱子来。既是如此,朝堂之上除却那等骨鲠忠谏之臣外,定是有擅投圣上所好的敏锐人,由天下各处搜罗名家所制木雕牙石,假借自个儿也尤嗜木工手艺,便可顺理成章将手头物件送到皇宫里头,若是圣上瞧不上眼,也只落得个眼光不精四字,倘若是瞧上眼去,能同圣上所好相仿,并进献两件连圣上都爱不释手,终日称赞的物件,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动这等心思的愈多,外头木雕巧件价钱便水涨船高,饶是件寻常人瞧来还算尚可的木摆件,不曾用上好木料,经过两三手去,再由行家瞧过深浅,大抵便要足足值上许多银钱,久而久之,宫中墙亦是不透风,知晓当今天子所好,连同那些位好面皮的大员富贾之中,木雕摆设亦是风靡,故而使得这行当中藏利愈丰,很快就传到距京城本就不远的恭禾郡中。
故而直到如今,恭禾郡中雕木手艺传过十辈往上的,亦不在少数。
但世已不如以往,自然就日益势颓。
前几日恭禾郡首府最大一处雕坊处,便是来了两位瞧着就落魄至极的学艺人,为首那位长衫已是破旧至极,瞧着分明是秋冬天所穿,盛夏时节热得头晕眼花,尚不忘秉持那等寒酸斯文,展开柄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破烂折扇,踏入坊中便是要同管事搭话,瞧面相则更是寒酸,獐头鼠目尖嘴猴腮,却偏要装出那等书生做派。
不过半老书生身后那位少年,却是长相周正,起码举止很是规矩,踏入坊间的时节,便频频朝那位老书生递眼色,可后者浑然不觉,依旧摆足架势,无论如何也要同管事之人交谈几句,坊间皆是手艺人,瞧不惯书生做派,打算将其推搡出外,却偏偏被书生左闪右躲,迟迟难以推出坊外。
闹腾半晌,终究还是将坊主惊动,蹙眉走下楼来,倒也不曾动怒,而是将那位衣衫破烂的书生与半大少年请上楼去,自个儿替两人添上茶水。
“二位此番来此坊间,不知何事。”
坊主也是位地道手艺人,身形敦实双肩厚重,但开口却很是平和,并不曾有咄咄逼人的意味。
“敢问坊主还收徒否,”长衫丑书生轻声咳嗽两番,还是收起折扇,神情略微谄媚,但似是旋即就觉得有违不卑不亢架子,当下又是将面皮仰起,别别扭扭装出一副不愿阿谀奉承的傲然模样来,“久闻恭禾郡中巧匠极多,恐怕所赚银两也是丰厚,我二人虽说是一窍不通,但也愿前来试试,日后有成,也好替坊主外出宣扬一番,兄台意下如何?”
传闻说是古时夏松尚未曾得来夏松一名的时节,此间曾是有位昏聩天子,终日不理朝政,倒也是不嗜美色,唯独对手艺行当中意,时常是取许多金银掐起的器具,坐到皇城别苑当中,每日沉溺于木工当中,不但是重金请得许多能工巧匠前来宫中,求技不懈,且当真撇下天子身段,身披黄袍钻研这等手艺,最是荒诞。
也正出于此,当初便是有无数人艳羡那等手艺高明的木工巧匠,不但可凭布衣之身于皇城之内走动,甚至如若是手艺精湛,引得那位脾性嗜好古怪的天子龙颜大悦,没准当即就要赏个断然算不得底的官阶,任凭是百官纷纷觐见,乃至有不惜打算死谏,一头撞到大殿台阶血溅五步的骨鲠臣阻拦,那位圣上也照旧是随心所欲,倘若是手艺能得赏识,便当真可称得上是平步青云,昨日青雀,今日红凰,最是风靡。
也正是从那时起,恭禾郡南许多地界的人家,皆是抛却什么读圣贤书卷,或是凭一身武艺投身军中得个富贵,而是家家户户都将自家儿郎送去那等能工巧匠家中学徒,乃至如今古籍之中尚有记,说是曾有位奉诏进京而后返乡的工匠,仅是归家一日,便足足有百来人家儿郎孩童送到院落门前,当即便是哭笑不得,经周遭人苦苦相劝,才勉强收过十几位瞧来耳聪目明的孩童为徒。
而这位工匠,却压根连赏钱都不曾得来一分,更休要说什么官阶,不过是应诏而去,两手空空而归。
大概于许多恭禾郡的百姓看来,分明是无多少本事的寻常人,能进京面圣,已是高攀枝头平步青云的头一步,没准就已然单手扯住了青云一角,倘若是真能凭这等本事讨得圣上赏赐,纵使不曾允个官阶,外出时节说起曾凭自己手艺面圣,也必定要为人高看两眼,赖以谋生,全然无错处。
后人听来荒谬,可于古时,这等算盘却并未有错处,时值天下太平,那位天子虽是多年不曾上朝,但胜在心思城府生来便是极高,尤擅权术,故而纵使是多年不上朝,亦不曾惹出太多乱子来。既是如此,朝堂之上除却那等骨鲠忠谏之臣外,定是有擅投圣上所好的敏锐人,由天下各处搜罗名家所制木雕牙石,假借自个儿也尤嗜木工手艺,便可顺理成章将手头物件送到皇宫里头,若是圣上瞧不上眼,也只落得个眼光不精四字,倘若是瞧上眼去,能同圣上所好相仿,并进献两件连圣上都爱不释手,终日称赞的物件,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动这等心思的愈多,外头木雕巧件价钱便水涨船高,饶是件寻常人瞧来还算尚可的木摆件,不曾用上好木料,经过两三手去,再由行家瞧过深浅,大抵便要足足值上许多银钱,久而久之,宫中墙亦是不透风,知晓当今天子所好,连同那些位好面皮的大员富贾之中,木雕摆设亦是风靡,故而使得这行当中藏利愈丰,很快就传到距京城本就不远的恭禾郡中。
故而直到如今,恭禾郡中雕木手艺传过十辈往上的,亦不在少数。
但世已不如以往,自然就日益势颓。
前几日恭禾郡首府最大一处雕坊处,便是来了两位瞧着就落魄至极的学艺人,为首那位长衫已是破旧至极,瞧着分明是秋冬天所穿,盛夏时节热得头晕眼花,尚不忘秉持那等寒酸斯文,展开柄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破烂折扇,踏入坊中便是要同管事搭话,瞧面相则更是寒酸,獐头鼠目尖嘴猴腮,却偏要装出那等书生做派。
不过半老书生身后那位少年,却是长相周正,起码举止很是规矩,踏入坊间的时节,便频频朝那位老书生递眼色,可后者浑然不觉,依旧摆足架势,无论如何也要同管事之人交谈几句,坊间皆是手艺人,瞧不惯书生做派,打算将其推搡出外,却偏偏被书生左闪右躲,迟迟难以推出坊外。
闹腾半晌,终究还是将坊主惊动,蹙眉走下楼来,倒也不曾动怒,而是将那位衣衫破烂的书生与半大少年请上楼去,自个儿替两人添上茶水。
“二位此番来此坊间,不知何事。”
坊主也是位地道手艺人,身形敦实双肩厚重,但开口却很是平和,并不曾有咄咄逼人的意味。
“敢问坊主还收徒否,”长衫丑书生轻声咳嗽两番,还是收起折扇,神情略微谄媚,但似是旋即就觉得有违不卑不亢架子,当下又是将面皮仰起,别别扭扭装出一副不愿阿谀奉承的傲然模样来,“久闻恭禾郡中巧匠极多,恐怕所赚银两也是丰厚,我二人虽说是一窍不通,但也愿前来试试,日后有成,也好替坊主外出宣扬一番,兄台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