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也明白崔鸣吉这么提议的用意。当初给陈雨一个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的职位,一是为了化解与陈雨的矛盾和冲突,二是以本国官职来掩饰铁山郡变相自治和釜山倭馆的贸易权割让出去的难堪,这种事情既然开了头,就只能继续走下去,那么随着陈雨明国官职的提升,相应提升他的朝鲜官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要不然也是对大明皇帝的不敬。
既然吏曹判书提议,又是不得不为之,李倧也就顺水推舟:“崔爱卿提议甚好,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能有什么意见?大殿中的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陈雨领兵“逼宫”的一幕,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吏曹的提议,大王首肯,有没有触犯自己的利益,谁会这么傻跳出来反对?
李倧也只是做做样子,见无人吭声,便宣布:“无人有异议,便按吏曹建议办理:着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改任黄海道水军节度使,加五军营守御厅守御使(注1)。”
东西两班的官员,尤其是西班的武官,望向陈雨的目光中满是羡慕嫉妒恨,他们想要熬到正二品的位置,除非机缘巧合加国君宠信,否则几乎要穷尽毕生之力,可是对于这个明国武将而言却只是轻飘飘一句话的事。瞧瞧人家怎么说的:“大王要是方便的话,顺便把我的官职升一升。”说的轻描淡写,就像是吃饭一样简单,人比人简直气死人。
虽然作为明国的武官,朝鲜官职只是“假授”,陈雨也不可能来和西班的官员们夺取实权,但品级实实在在摆在这里,让人不眼红都难。
陈雨并不知道背后无数嫉恨的目光盯着自己,或许知道了也根本不在乎,依然轻描淡写地拱拱手:“谢大王!”
李倧说:“至于陈将军所说的文书,就由领相替寡人代拟一份旨意,向宗太守及其部下交代接管倭馆之事,用玺之后交由你带去釜山。”
李元翼应下:“臣遵命。”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陈雨却又提出了一个要求:“釜山倭馆一直是以对马藩宗氏向朝鲜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虽然地点选在釜山,可实际上是宗氏向朝鲜国的朝贡,臣请求大王指派朝中重臣作为特使,一并前往釜山,指点交接事宜,以示重视。”
从打算插手釜山—对马藩的贸易线开始,陈雨就从各个途径了解其中的内幕。他现在知道这种贸易模式基本上就是朝鲜向明朝进贡并伴随私下贸易的翻版,对马藩宗氏以太守的名义,每年向朝鲜进贡,通过“进上”、“公贸易”、“私贸易”三种方式满足贸易的需要,之所以选在釜山而不是直接放在汉城,除了便利之外,主要是考虑到王城的安。毕竟对马藩与朝鲜签订和约是丰臣秀吉侵朝之后不久,从维护王城安、防止国家机密泄漏以及被侵略的心情上来说,禁止对马使节上京亦属必然。
李倧没想到陈雨对釜山倭馆的运作模式这么清楚。其实他也明白,陈雨的釜山之行并非是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实质上是和朝鲜的朝廷进行管理权力的交接,只不过地点从汉城改到了釜山,要求朝廷派出一个使者参与也是理所当然。反正都把权力移交给对方了,再派人给其站台也无所谓了。
他询问众人:“哪位爱卿愿意陪同陈将军前往?”
“大王也不用纠结人选了,臣与崔判书打过交道,算是熟人了,就指派他一同前往吧。”陈雨直接指定了人选。
李倧望向崔鸣吉,后者无奈地点点头:“使者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臣愿意前往釜山。”
敲定了诸般事宜和随行官员之后,陈雨就告退,离开了景福宫,准备休整一晚后继续南下,踏上前往釜山的路途。
既然吏曹判书提议,又是不得不为之,李倧也就顺水推舟:“崔爱卿提议甚好,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能有什么意见?大殿中的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陈雨领兵“逼宫”的一幕,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吏曹的提议,大王首肯,有没有触犯自己的利益,谁会这么傻跳出来反对?
李倧也只是做做样子,见无人吭声,便宣布:“无人有异议,便按吏曹建议办理:着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改任黄海道水军节度使,加五军营守御厅守御使(注1)。”
东西两班的官员,尤其是西班的武官,望向陈雨的目光中满是羡慕嫉妒恨,他们想要熬到正二品的位置,除非机缘巧合加国君宠信,否则几乎要穷尽毕生之力,可是对于这个明国武将而言却只是轻飘飘一句话的事。瞧瞧人家怎么说的:“大王要是方便的话,顺便把我的官职升一升。”说的轻描淡写,就像是吃饭一样简单,人比人简直气死人。
虽然作为明国的武官,朝鲜官职只是“假授”,陈雨也不可能来和西班的官员们夺取实权,但品级实实在在摆在这里,让人不眼红都难。
陈雨并不知道背后无数嫉恨的目光盯着自己,或许知道了也根本不在乎,依然轻描淡写地拱拱手:“谢大王!”
李倧说:“至于陈将军所说的文书,就由领相替寡人代拟一份旨意,向宗太守及其部下交代接管倭馆之事,用玺之后交由你带去釜山。”
李元翼应下:“臣遵命。”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陈雨却又提出了一个要求:“釜山倭馆一直是以对马藩宗氏向朝鲜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虽然地点选在釜山,可实际上是宗氏向朝鲜国的朝贡,臣请求大王指派朝中重臣作为特使,一并前往釜山,指点交接事宜,以示重视。”
从打算插手釜山—对马藩的贸易线开始,陈雨就从各个途径了解其中的内幕。他现在知道这种贸易模式基本上就是朝鲜向明朝进贡并伴随私下贸易的翻版,对马藩宗氏以太守的名义,每年向朝鲜进贡,通过“进上”、“公贸易”、“私贸易”三种方式满足贸易的需要,之所以选在釜山而不是直接放在汉城,除了便利之外,主要是考虑到王城的安。毕竟对马藩与朝鲜签订和约是丰臣秀吉侵朝之后不久,从维护王城安、防止国家机密泄漏以及被侵略的心情上来说,禁止对马使节上京亦属必然。
李倧没想到陈雨对釜山倭馆的运作模式这么清楚。其实他也明白,陈雨的釜山之行并非是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实质上是和朝鲜的朝廷进行管理权力的交接,只不过地点从汉城改到了釜山,要求朝廷派出一个使者参与也是理所当然。反正都把权力移交给对方了,再派人给其站台也无所谓了。
他询问众人:“哪位爱卿愿意陪同陈将军前往?”
“大王也不用纠结人选了,臣与崔判书打过交道,算是熟人了,就指派他一同前往吧。”陈雨直接指定了人选。
李倧望向崔鸣吉,后者无奈地点点头:“使者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臣愿意前往釜山。”
敲定了诸般事宜和随行官员之后,陈雨就告退,离开了景福宫,准备休整一晚后继续南下,踏上前往釜山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