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孔知师父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是当朝修士举人,孔知之所以叫孔知是因为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含义,起这个名字也是家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通今博古,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修仙皇朝的栋梁,成为大知人。
孔知果然不负众望,不仅聪颖过人,还十分刻苦,学习天文地理,药理哲学,物理化学,数学几何,诗词歌赋,一学就通,四岁就能背下几百首诗,解数学难题,已识三千六百字,七岁便能出口成章,提笔成诗,长篇大论,十岁时已成为家乡百里方圆有名的小名人儿了。孔家上下,亲戚里道,邻里外道的都来围观。男女老少,上下齐夸,赞不绝口,孔知更是每天沉浸在被夸赞的幸福里,走起路来小脖更是扬挺老高,扭腰晃腚的样子煞是可爱。在世俗成人的眼里是可爱,可在很多有学识的人眼里那就是典型的骄傲了。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孔知书读的多,可社会经验却几乎为零,虽然书中也有讲,但那都是纸上谈兵,给别人出点子那是一个顶仨,可是轮到自己就未必有用了。而这个风并非谁故意使坏,或许是人们夸赞他的捧脚风,也可能是亲戚的舌头鼓吹风,更有自己的性格作风。
就在孔知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出事了。
我第二任师父孔知当时是最小的童生,年仅11岁,参加了晋升秀才的府试考试,其中一道题的考试题目看似平常却十分重要立了大功的忠臣良将,赏赐什么才是最高奖赏?这是仙皇亲自出的一道题。
说到仙皇,我得说明一下,很多人以为凡人和修仙者在一个世界里是两种存在,管理天下的事就会让给凡人,可事实上,有仙人的世界不可能把管理天下的权力让给凡人,朝廷从上到下,绝大多数都是修仙者,少有的凡人也是凡人中的大智慧者,否则根本无法位列朝班,还有一少部分凡人获得公差则是和朝廷的人有亲戚,这或许才能赚个借点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便宜,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还有一部分则是人中之杰,德才兼备、威望较高的人,他们虽不能修仙,但擅长工艺制造、制定律法、贸易谈判、工程建造等才能,也会得到重用。凡人比蝼蚁也强不了多少,修士想杀掉一个凡人就是用手指肚一捻就可以了,甚至吹口飞灰也能令一群凡人窒息而死。
言归正传,“什么才算最高奖赏?”这道题若是答不对,其他的诗词歌赋、数理八卦、忠义孝道,就算答得再好也不算数。
孔知虽然只有11岁,但博学多才,提笔写道“如何赏忠臣良将,那要先谈谈赏罚的问题。远祖时代,七皇八帝九至尊,不仅对待修士仁厚,即便对待普通凡人也多仁慈,无论谁做了好事都会奖赏,不但奖赏,功劳甚伟的人还要写成段子传唱,鼓励他人向楷模学习。若是谁做了坏事,那就要惩罚,但是惩罚的时候还不忘了怜悯他,希望他能够改正错误,所以在惩罚上也比较宽宏。九五至尊、七天八分合纵后,到了本朝太祖仙皇时代,则设立了刑法的长官皋,皋此人多以杀刑解决问题,但是太祖仙皇却说如此做太过残酷,应该多饶恕,并多次大赦天下,给罪人以重新做人的机会,所以无论是修士还是凡人都爱戴太祖仙皇。历朝代的仙皇多有圣者之心……”
“然而,后来的历代仙皇对赏与罚均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让人们适应了一种又要重新适应一种,其中一位皇帝就曾提出对待可奖可不奖励之人呢如果奖赏了就有点过于仁慈,对可惩罚也可以不惩罚的人惩罚了,就会显得不仁义,所以,要立法,这才有了奖罚的规则,直到今天根据人犯错误的轻重有了刑事法、民事法,并分《凡人纲》和《修士纲》两大部分,且由缉妖司统一执行,但是对奖赏却没有《奖法》和《重奖法》的区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有仙皇随心而赏,由律法院随机而定,甚至有些领域只有‘奖励办法’,都是各行各业根据实际情况内定的,若是有了大型的评比和评选活动呢,又有人营私舞弊,为了虚荣而和真正有贡献、才学的人进行恶意竞争。”
“有关封官加爵这等奖赏,对朝中大臣似乎有用,忠臣良将可得,可对有些民间的豪杰他们不要官爵,他们若立了大功又怎么封赏呢?所以,封官加爵也并非人人所求的赏赐。而如果只用一直以来的法律来控制民众、限制行为,甚至是朝中大臣也要受控制,这就属于严治天下,有失仁德。”
“故此,严刑中带有仁爱,奖赏中带有尺度,似乎是平衡之道,也符合天道规则。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高和极致,我想‘爱江山也爱美人’是每个英雄心中的梦想吧,仙皇若是愿意把江山和最宠爱的妃子让给立功大臣,那才是最大的恩赐吧。仁就仁到舍,爱就爱到让。”
孔知写到这里,撇了撇嘴。
提前一个时辰答完卷子,扬着小脖便向考场大门走去,推开考场大门的时候孔知淘气心起,故意运转了灵气,让一阵风从外面涌入,害得正在答卷的考生卷子飞舞,有点小小的嚣张。监考的考官运转灵气将风压下,然后摇摇头,对一旁一动不动闭目养神的监理大人说道“此子虽年幼,却一脸傲气,就算有才华也难成大器”。
然而孔知不知道的是,前文答的都非常好,就是这一个结论便断送了他的官途,成了“编外人员”,混迹于混乱的世俗修仙界,仙皇亲自阅卷,看到此题结论龙颜大怒,勒令“孔知此子终生禁考,取消童生资格,鉴于其年幼无知,且是有灵根之人,饶其一命,望其今生能够专心修仙,改改性子,莫问仕途。”
当师父孔知讲到这的时候,我扼腕痛惜,成为仙皇的人,那修仙资源是不会缺的,每个月都有俸禄灵石可拿。
不过我有点不太相信,说道“师父你不是瞎编的吧,你若那么聪明又怎么会沦落到浪迹街头。唉,师父,你那金元宝是怎么弄到的手的?”
孔知果然不负众望,不仅聪颖过人,还十分刻苦,学习天文地理,药理哲学,物理化学,数学几何,诗词歌赋,一学就通,四岁就能背下几百首诗,解数学难题,已识三千六百字,七岁便能出口成章,提笔成诗,长篇大论,十岁时已成为家乡百里方圆有名的小名人儿了。孔家上下,亲戚里道,邻里外道的都来围观。男女老少,上下齐夸,赞不绝口,孔知更是每天沉浸在被夸赞的幸福里,走起路来小脖更是扬挺老高,扭腰晃腚的样子煞是可爱。在世俗成人的眼里是可爱,可在很多有学识的人眼里那就是典型的骄傲了。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孔知书读的多,可社会经验却几乎为零,虽然书中也有讲,但那都是纸上谈兵,给别人出点子那是一个顶仨,可是轮到自己就未必有用了。而这个风并非谁故意使坏,或许是人们夸赞他的捧脚风,也可能是亲戚的舌头鼓吹风,更有自己的性格作风。
就在孔知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出事了。
我第二任师父孔知当时是最小的童生,年仅11岁,参加了晋升秀才的府试考试,其中一道题的考试题目看似平常却十分重要立了大功的忠臣良将,赏赐什么才是最高奖赏?这是仙皇亲自出的一道题。
说到仙皇,我得说明一下,很多人以为凡人和修仙者在一个世界里是两种存在,管理天下的事就会让给凡人,可事实上,有仙人的世界不可能把管理天下的权力让给凡人,朝廷从上到下,绝大多数都是修仙者,少有的凡人也是凡人中的大智慧者,否则根本无法位列朝班,还有一少部分凡人获得公差则是和朝廷的人有亲戚,这或许才能赚个借点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便宜,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还有一部分则是人中之杰,德才兼备、威望较高的人,他们虽不能修仙,但擅长工艺制造、制定律法、贸易谈判、工程建造等才能,也会得到重用。凡人比蝼蚁也强不了多少,修士想杀掉一个凡人就是用手指肚一捻就可以了,甚至吹口飞灰也能令一群凡人窒息而死。
言归正传,“什么才算最高奖赏?”这道题若是答不对,其他的诗词歌赋、数理八卦、忠义孝道,就算答得再好也不算数。
孔知虽然只有11岁,但博学多才,提笔写道“如何赏忠臣良将,那要先谈谈赏罚的问题。远祖时代,七皇八帝九至尊,不仅对待修士仁厚,即便对待普通凡人也多仁慈,无论谁做了好事都会奖赏,不但奖赏,功劳甚伟的人还要写成段子传唱,鼓励他人向楷模学习。若是谁做了坏事,那就要惩罚,但是惩罚的时候还不忘了怜悯他,希望他能够改正错误,所以在惩罚上也比较宽宏。九五至尊、七天八分合纵后,到了本朝太祖仙皇时代,则设立了刑法的长官皋,皋此人多以杀刑解决问题,但是太祖仙皇却说如此做太过残酷,应该多饶恕,并多次大赦天下,给罪人以重新做人的机会,所以无论是修士还是凡人都爱戴太祖仙皇。历朝代的仙皇多有圣者之心……”
“然而,后来的历代仙皇对赏与罚均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让人们适应了一种又要重新适应一种,其中一位皇帝就曾提出对待可奖可不奖励之人呢如果奖赏了就有点过于仁慈,对可惩罚也可以不惩罚的人惩罚了,就会显得不仁义,所以,要立法,这才有了奖罚的规则,直到今天根据人犯错误的轻重有了刑事法、民事法,并分《凡人纲》和《修士纲》两大部分,且由缉妖司统一执行,但是对奖赏却没有《奖法》和《重奖法》的区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有仙皇随心而赏,由律法院随机而定,甚至有些领域只有‘奖励办法’,都是各行各业根据实际情况内定的,若是有了大型的评比和评选活动呢,又有人营私舞弊,为了虚荣而和真正有贡献、才学的人进行恶意竞争。”
“有关封官加爵这等奖赏,对朝中大臣似乎有用,忠臣良将可得,可对有些民间的豪杰他们不要官爵,他们若立了大功又怎么封赏呢?所以,封官加爵也并非人人所求的赏赐。而如果只用一直以来的法律来控制民众、限制行为,甚至是朝中大臣也要受控制,这就属于严治天下,有失仁德。”
“故此,严刑中带有仁爱,奖赏中带有尺度,似乎是平衡之道,也符合天道规则。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高和极致,我想‘爱江山也爱美人’是每个英雄心中的梦想吧,仙皇若是愿意把江山和最宠爱的妃子让给立功大臣,那才是最大的恩赐吧。仁就仁到舍,爱就爱到让。”
孔知写到这里,撇了撇嘴。
提前一个时辰答完卷子,扬着小脖便向考场大门走去,推开考场大门的时候孔知淘气心起,故意运转了灵气,让一阵风从外面涌入,害得正在答卷的考生卷子飞舞,有点小小的嚣张。监考的考官运转灵气将风压下,然后摇摇头,对一旁一动不动闭目养神的监理大人说道“此子虽年幼,却一脸傲气,就算有才华也难成大器”。
然而孔知不知道的是,前文答的都非常好,就是这一个结论便断送了他的官途,成了“编外人员”,混迹于混乱的世俗修仙界,仙皇亲自阅卷,看到此题结论龙颜大怒,勒令“孔知此子终生禁考,取消童生资格,鉴于其年幼无知,且是有灵根之人,饶其一命,望其今生能够专心修仙,改改性子,莫问仕途。”
当师父孔知讲到这的时候,我扼腕痛惜,成为仙皇的人,那修仙资源是不会缺的,每个月都有俸禄灵石可拿。
不过我有点不太相信,说道“师父你不是瞎编的吧,你若那么聪明又怎么会沦落到浪迹街头。唉,师父,你那金元宝是怎么弄到的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