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始皇帝的这次封禅其实算是失败的。因为同儒家没谈拢,他赶走了苍蝇一般的儒生,自己埋头按照秦国自己的利益,祭祀了天地。结果或许是礼仪太简陋了,怕遭到那些儒生的嘲笑,始皇帝的祭礼都做了保密。

    就这样始皇帝也没有避免被儒家拉出来痛骂几千年。还编造了始皇帝登泰山,遭遇大风雨,只能在树下避雨的故事。也难怪始皇帝后来要焚书坑儒,实在是这些关东的儒生嘴太碎了。

    这次虽然其余的那些博士,被陆仁炳得罪了个遍,但是皇帝并没有跟他们撕破脸。陆仁炳还是很大气的请他们参与了具体的祭祀大典。

    主持祭祀本来就是儒家的看家本领之一,据说替贵族办丧事,是孔子的弟子们主要的就业岗位呢。

    封禅泰山毕竟是千年难遇的机遇,这些儒生还是不愿意错过这个名流青史的机会的。陆仁炳已经许诺,凡是参与这次礼仪的人,都会刻碑留念。这一下就击中了,这些好名的大儒门的软肋。

    大家都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分配给他们的任务。陆仁炳的这一招,连荀子和伏念都感佩不已。他们两个可没有那个本事命令一干大儒帮他们做事。这帮人不骂他俩就算是给面子了。

    始皇帝以及他的手下们办事都简单粗暴,按着始皇帝自己的意思,封禅泰山,那么麻烦干嘛。老子带着人上山,祭祀天地,然后下山到梁父山,祭祀地神也就完事了。历史上他也是这么干的。

    陆仁炳可不能让他重蹈覆辙,于是他仗着那天应对得当的,给了皇帝一点印象的机会,特意向行宫申请觐见。得到了一个与皇帝单独奏对的机会。

    借着这次机会,陆仁炳向皇帝阐述了事件营销重要意义。

    “陛下,自古只有圣明的君主,才有封禅的资格,陛下这次封禅数百年都不得一见,可不能草率,必须要让天下人都能见识到皇帝的威仪才行。所以···”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就全权委托陆仁炳去操作。于是各郡县,都收到了皇帝的诏书,皇帝要封禅泰山,要求每郡县都要推举当地德高望重的贤德之人,乘坐公车来泰山参加仪式。

    各地考评为优的军吏也被要求来参加大会,诸子百家,各行各业的代表也都有名额。

    尤其是商人,通过捐款就可以获得参加名额,据说有希望将名字刻在石碑上,名流青史。这一下是时间就拖了两个月。始皇帝还去了其他几个地方视察,等到中秋才齐聚泰山。

    陆仁炳已经委托当地熟悉泰山气候的人员,预测了天气情况,保证当天不会出现刮风下雨的天气。山上的道路已经修缮,还修建了休息用的凉亭设施,祭坛也已经修筑完善。

    由于有商人们的捐款,资金充沛,各种设施都修建的相当豪华。

    始皇帝虽然力求节俭,但是那是要求别人,他自己可不是个会节俭的人。因此嘴上虽然训斥陆仁炳奢侈,但是内心还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