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荼与那赫赫有名的楚霸王所打的交道,虽完全称不上多,却对对方的脾气颇有了解。

    据他认为,自己曾为燕将,却亲手诛杀燕王的这份经历,与也曾为楚将,却与楚王不睦,后者更是死因微妙的状况十分相似。

    且以项羽骄傲自负的脾性,与其瞒着激怒对方,倒不如据实相告。

    再将过错皆扣到赖在燕地不走、明摆着不满对方分封的韩广头上,定然不至于招致惩处。

    臧荼的满心算计,竟真中了个八分。

    正为那收拢关中民心而焦头烂额、烦躁不已的项羽,初初得知臧荼擅自杀死韩广之事时,自是震怒无比。

    但经臧荼所派使者不住鼓动,巧妙地将过错一概推到韩广的公然抗命上的说辞,项羽怒气渐缓,甚至被那言辞勾起几分对昔日楚王的怨恨,隐约生出几分感同身受。

    ——不错,若为那韩广心怀不轨、公然藐视他所封之地,反复拖延不往辽东的话,又岂会激怒被侵占了属地的臧荼,惹来杀身之祸?

    就如当初那该死的熊心,若不是一昧打压制衡于他,还不顾一切地抬举那卑鄙小人刘邦的话,又怎会逼出他满腔杀心来?

    见方才脸色铁青的项王神色渐缓,臧荼所遣使者才暗松了口气,趁机提道:“如今韩广已死,辽东重归无主,不知今后大王将封何人王之?”

    那辽东之地偏远苦寒,除地盘与之紧挨着的燕王臧荼会看着眼馋外,诸侯大多是瞧不上的,更遑论主动讨要了。

    他原想着趁热打铁,说服项羽将那辽东一道封给臧荼、以作为诛杀抗命者的嘉奖。

    却不料项羽听了这话后,仍是面无表情,并未如他所愿。

    正当他踌躇着,不知该再等等、还是这会儿便将燕王命他随车带来的宝物送上时,项羽不置可否地轻咳一声,手中铜樽轻轻放下,发出了一声细微响动。

    一直倾听着里头动静的执戟郎领了这信号,即刻行入殿中,客客气气地将他请到招待诸侯使者用的一处别殿了。

    项羽方才险些就要顺势应承了,却又鬼使神差地先将人撵了出去,在殿中犹豫片刻后,派人召来麾下幕僚,好一道商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