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闻言却是瞪大了眼睛怒视着何师道,匈奴与大汉打了上百年的仗,相互之间投敌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匈奴单于派人来找李广利,不用听后面的话李广利都知道,肯定是乌维来劝降自己了。
“本将就算战死也不会投降匈奴,回去告诉乌维,有本事就堂堂正正的一战。”李广利义正言辞的说道,他虽然有私心有阴谋,但叛国投敌的想法到目前为止确实从未有过。
“将军误会了,大单于是带着合作的诚意而来,并非是要招降将军的。大单于知道将军是昌邑王殿下的舅父,大单于有意助昌邑王成为大汉皇帝,而昌邑王年幼,到时候大汉自然是将军说了算。”何师道摇了摇头说道,竟然说出一番让李广利都半天反应不过来的话。
“什么意思?”李广利已经心动了,如果不用和匈奴兵戎相见,还能让昌邑王登上皇位,李广利绝对无法拒绝。
“看来将军的确是个聪明人。大单于的意思是以匈奴二十万大军助昌邑王取得皇位,从此以后匈奴与大汉永为兄弟之邦,两国永世安宁......”何师道的言语中充满着诱惑,仿佛一副盛世太平的画卷就在眼前。
匈奴与汉族已经征战几百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两族间的战争加起来死的人口不下千万,仇恨已经深入到两族百姓的灵魂之中,这种世仇几乎无法调和。可现在匈奴单于乌维竟然向李广利提出了一个怎么看都是汉人占便宜的意见。乌维不仅帮着李广利和刘髆夺取皇位,还愿意就此消弭两族恩怨。
“你们有什么条件?”李广利虽然心动,却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匈奴人给出了如此大的诱惑,需要他与刘髆付出的代价肯定也不小。
“很简单,将军只需与大单于合兵一处,共计三十万大军直扑长安。另外朝鲜王也会在幽州策应,如此一来要取得长安易如反掌。待昌邑王殿下登基为帝,不仅是大单于会主动退兵,连朝鲜王也会退兵,从此以后真正的天下太平。而将军和昌邑王只需付出幽州给朝鲜王,另外以上郡和太原郡为界,将两郡以北地区送给大单于,如此一来三家永为兄弟之邦,世代交好。”何师道言语诚恳,具体的计划中不仅有匈奴和大汉,居然还有朝鲜卫右渠。
李广利的脑海中不断地盘算着,何师道为他描绘的这一切,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可是李广利更知道,如果自己真和匈奴人联合取得长安,万一匈奴人反悔怎么办?
“这种骗三岁小孩的话,你以为本将军会上当?”李广利说着拔出配剑,剑尖直抵何师道的面门。
何师道不闪不避,依旧从容的看着李广利。
“将军是智者千虑百密一疏啊......”何师道缓缓开口,伸出手指夹着剑刃轻轻的挑到脸颊一侧。
“将军觉得就算匈奴人入主长安,除开朔方并州以北,其它地方会适合匈奴人生活吗?他们可是只会放牧的民族,而大汉泱泱大国人口数千万,这些匈奴人就是想统治也无可奈何啊。他们只是想要一个亲善两族的大汉皇帝,而将军和昌邑王就是最好的人选。朝鲜也同样如此,他们才多少人?幽州之地就够他们费心了,就算将整个大汉天下拱手想让,卫右渠也吞不下啊!”
何师道说起话来就像在谈经论道,而每一句又让李广利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李广利也不得不承认,何师道说的很有道理。即便大汉天下大乱,可是那广阔的疆域和人口,也不是匈奴和朝鲜能够统治的,而且匈奴人也不适应黄河以南地区的生活。那么他们与其将自己陷入到大汉这个泥潭中,还不如找一个听他们话的人来做汉朝的统治者,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代理人。
一旦想通了这一点,李广利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今大汉境内,他手上的这支大军几乎就是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了,而两支外来入侵势力一旦与自己达成协议,那么自己就可以扮演一个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功臣。有了如此实力,要扶昌邑王为皇帝简直轻而易举,而到时候年幼的昌邑王登基,这大汉等于是自己说了算。而且有了昌邑王这个身份,大汉内部几乎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李广利也不得不承认,乌维这个想法确实很厉害,仅此一条已经打破了匈奴人的一贯思维。以往数百年中,匈奴人即便在最强盛的时候,也只知袭扰边郡和掠夺,所求的不外乎牛羊金银和奴隶。可现在的乌维知道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来间接掌控汉朝了,两种手段从本质上已经天差地别。
“本将就算战死也不会投降匈奴,回去告诉乌维,有本事就堂堂正正的一战。”李广利义正言辞的说道,他虽然有私心有阴谋,但叛国投敌的想法到目前为止确实从未有过。
“将军误会了,大单于是带着合作的诚意而来,并非是要招降将军的。大单于知道将军是昌邑王殿下的舅父,大单于有意助昌邑王成为大汉皇帝,而昌邑王年幼,到时候大汉自然是将军说了算。”何师道摇了摇头说道,竟然说出一番让李广利都半天反应不过来的话。
“什么意思?”李广利已经心动了,如果不用和匈奴兵戎相见,还能让昌邑王登上皇位,李广利绝对无法拒绝。
“看来将军的确是个聪明人。大单于的意思是以匈奴二十万大军助昌邑王取得皇位,从此以后匈奴与大汉永为兄弟之邦,两国永世安宁......”何师道的言语中充满着诱惑,仿佛一副盛世太平的画卷就在眼前。
匈奴与汉族已经征战几百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两族间的战争加起来死的人口不下千万,仇恨已经深入到两族百姓的灵魂之中,这种世仇几乎无法调和。可现在匈奴单于乌维竟然向李广利提出了一个怎么看都是汉人占便宜的意见。乌维不仅帮着李广利和刘髆夺取皇位,还愿意就此消弭两族恩怨。
“你们有什么条件?”李广利虽然心动,却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匈奴人给出了如此大的诱惑,需要他与刘髆付出的代价肯定也不小。
“很简单,将军只需与大单于合兵一处,共计三十万大军直扑长安。另外朝鲜王也会在幽州策应,如此一来要取得长安易如反掌。待昌邑王殿下登基为帝,不仅是大单于会主动退兵,连朝鲜王也会退兵,从此以后真正的天下太平。而将军和昌邑王只需付出幽州给朝鲜王,另外以上郡和太原郡为界,将两郡以北地区送给大单于,如此一来三家永为兄弟之邦,世代交好。”何师道言语诚恳,具体的计划中不仅有匈奴和大汉,居然还有朝鲜卫右渠。
李广利的脑海中不断地盘算着,何师道为他描绘的这一切,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可是李广利更知道,如果自己真和匈奴人联合取得长安,万一匈奴人反悔怎么办?
“这种骗三岁小孩的话,你以为本将军会上当?”李广利说着拔出配剑,剑尖直抵何师道的面门。
何师道不闪不避,依旧从容的看着李广利。
“将军是智者千虑百密一疏啊......”何师道缓缓开口,伸出手指夹着剑刃轻轻的挑到脸颊一侧。
“将军觉得就算匈奴人入主长安,除开朔方并州以北,其它地方会适合匈奴人生活吗?他们可是只会放牧的民族,而大汉泱泱大国人口数千万,这些匈奴人就是想统治也无可奈何啊。他们只是想要一个亲善两族的大汉皇帝,而将军和昌邑王就是最好的人选。朝鲜也同样如此,他们才多少人?幽州之地就够他们费心了,就算将整个大汉天下拱手想让,卫右渠也吞不下啊!”
何师道说起话来就像在谈经论道,而每一句又让李广利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李广利也不得不承认,何师道说的很有道理。即便大汉天下大乱,可是那广阔的疆域和人口,也不是匈奴和朝鲜能够统治的,而且匈奴人也不适应黄河以南地区的生活。那么他们与其将自己陷入到大汉这个泥潭中,还不如找一个听他们话的人来做汉朝的统治者,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代理人。
一旦想通了这一点,李广利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今大汉境内,他手上的这支大军几乎就是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了,而两支外来入侵势力一旦与自己达成协议,那么自己就可以扮演一个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功臣。有了如此实力,要扶昌邑王为皇帝简直轻而易举,而到时候年幼的昌邑王登基,这大汉等于是自己说了算。而且有了昌邑王这个身份,大汉内部几乎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李广利也不得不承认,乌维这个想法确实很厉害,仅此一条已经打破了匈奴人的一贯思维。以往数百年中,匈奴人即便在最强盛的时候,也只知袭扰边郡和掠夺,所求的不外乎牛羊金银和奴隶。可现在的乌维知道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来间接掌控汉朝了,两种手段从本质上已经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