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杀了徐永的,怕不是别人,而是徐永自己……”

    杨毅心中暗想,看了那辞官奏书的十二条内容,便知道成帝为何要办他。

    这第一、二条就是撤下玉宁关,开放北关贸易,在杨毅看来是有必要的,北疆苦寒,百姓穷困已久,地广而人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与北疆异族关系缓和下来,用两府之地,换取一洲之民的富足,是长远之策。

    而第三条自毁山阳关,那更是与北疆诸族示好之意,山阳关的意义在哪里?当年淮王李青出征北疆草原时,山阳关就是重要的补给线,如果说玉宁关是大乾王朝的盾,那么山阳关就是大乾王朝的矛。

    从这两条建议看来,徐永早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慕容宸孤悬在外的不臣之心,这正是釜底抽薪之计,一下子就将慕容宸与北疆诸族谈判的筹码全部推倒。

    但在当时的成帝看来,这的确似有“通敌卖国”之嫌,不能指望每一个下棋的人,都能走一步看三步,何况徐永是一眼看到了八年之后的局势变化。

    后面两条也是离谱,给西域商人颁发许可证,让他们可以在王朝境内自由买卖,更是引用西域人来参与王朝官员选拔,也就是让那些西域人来大乾王朝做官。

    这在杨毅看来,是“民族大融合”的一步好棋,可用利益来往逐步蚕食分化西域诸国,但在政治眼光没那么远大的成帝眼里,也确实进一步加深了徐永的通敌嫌疑。

    接下来一些针对时政利弊的调整之策不用赘述,可第九、第十条、第十一条又说到开放海市、督造战舰、招安海匪等诸多献策。

    真正见识过大航海时代的杨毅,知道海外贸易是一笔多么庞大的财富,这比守着大乾十三洲收一些征地税银要强得多,但此时的南海争端已经持续近二十年,其中不但有外地倭贼,也有内乱海匪。

    南海纷乱比北疆还要复杂的多,四大柱国卫军之一的“黑鳞魔鲨军”长期驻防南海,就是防范无孔不入的倭贼和海匪。

    “最可怕的还是这第十二条,平等赋税!凡有地者,均需凭以丈量论税,无论王权富贵必以税之,此举聚富财而宽民赋……”

    这一条好是好,但很显然动了许多上位者的蛋糕,若是徐永在位,以他水滴石穿的本事,未必不能将这些政策缓缓推行下去,完全改变整个王朝的颓靡局势,但他即将辞官,胸中沟壑无法施为,只能寄之于书,呈现官家。

    怎奈成帝并不是高帝,其为人自私自利昭然若揭,这天下间谁占有的土地最多?毫无疑问,那就是皇族,多到需要建立一个“府库司”这样的衙门来管理,若是执行了“平等赋税”,成帝那个小心眼,还得每年从内廷府库往国库交税,他怎么想也会觉得无比荒谬。

    在杨毅看来,徐永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真正佩服的人,这些真知灼见每一条都极富远见,而且是能让一个王朝真正欣欣向荣的国策,可惜,信任他的高帝没能见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