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见他清醒过来,就想问问那半篇诗文的事,若这少年毫无才华,就给他些许钱财,让他尽快回清河郡去,也算不负当年那份情谊。

    主意打定,王允开门见山道:“云起不必多礼,这都是老夫应做之事。”

    “云起日前曾让人传书老夫,不知这篇诗文是何人所作?”

    刘隅知道王允必有此问,于是不慌不忙答道:“这诗文乃是在下无意中所作,让王公见笑了。”

    无意中所作,王允不相信。

    “此种格式诗文,老夫闻所未闻,老夫细细琢磨诗文含义,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慷慨悲壮,却又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却又平添无数思绪。还有很多滋味,老夫一时也说不清。”

    “老夫观其意境,像是一位历经沧桑,饱受沉浮老者发出感慨。当真是云起所作?”

    刘隅没想到王允短暂时间内,竟然看出这么多含义,还看出这首词作者的身份经历,也不由心中敬佩。

    古人智慧不输今人,诚不欺也。

    不过刘隅并不紧张,他早已经想好了说辞。毕竟这首临江仙乃是明朝三个才子之一的杨慎所作,在这个时代,他大胆冒认,杨慎也不会穿越过来,宣誓版权。

    刘隅目光深邃,行了一礼,应道:“三年前家父离我而去,我年幼无知,日日放浪形骸,而后一日,遇到一位仙风道骨老者,蒙他多日教化,幡然悔悟,这才知道当年自己有多荒唐,想起那些年的荒唐事,如白驹过隙,好不后悔,看江水东流,才偶有所感,得此诗文。”

    王允见他言语诚恳,不似作伪,心中想道莫非真是少年得了高人教导,突然间开了灵智,得了此文。

    还是那位高人所作,他无意中听来的,记在心中。

    “云起可知道,那位老者是何人?王允问道。

    “他教导在下多日后,就飘然而去,并没有留下名讳,只说他道号水境先生。”

    刘隅不得已,只能搬出这个时期的第一隐士,要不自己从一个无所事事纨绔子弟,转变成现在这种模样,谁会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