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一线大多数时候的调研,有一个不太容易量化的指标就是“精神面貌”,对管理者而言,这算是个要基本掌握的技能。

    通常来说,顶级的管理者都非常擅长抓住“精神面貌”的状况,张浩南在工地上跟人吹牛逼,什么都吹,工人积极性非常高,反应也很热烈。

    时不时还能进入幻想时间,比如说问张老板是不是可以加个工资。

    “二期不扩招,三期会扩招,过完国庆节吧。本省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技术工种优先……”

    “才百分之三十啊?”

    “还得国庆节?那不得还有好几个月?”

    虽然加工资是幻想时间,但大多数人到中年的工人,更想问问看能不能带自家人进来一起赚钱。

    不过这方面“沙食系”一向管得很严,没有哪個地方籍贯的工人比重特别高。

    当然异地办厂,这就要另外考虑,还是会因地制宜。

    但在长三角,因为不缺基本劳动力,所以比重卡得非常死,沙城市政府几次游说也没有太好的结果。

    黑水省因为人口流出非常明显,所以在两江省的那一套,肯定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流动性岗位比较大的,比如工地,那还是以“五湖四海”为主;固定场地作业,比如投资办厂,那就是本地用工比重超百分之六十。

    不过省内细分的话,还是有侧重,比如退伍军人,比如军属家庭,这也是个硬性指标。

    干部培养也是如此,烈士家庭成员,基本也是优先。

    “拥警拥军模范”企业要维持起来,是个长期投入,一般企业就是撒个仨瓜俩枣凑份子就行,但张浩南不行,张浩南跟七八个省市的“退伍军人安置协会”都签了协议,去年新增的就是黑水省。

    今年还要跟安东省签一下,就业岗位涵盖范围广泛,但还是遵循工农两大基本盘。